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新赛季开赛******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李嘉)2022—2023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11日在河北承德冰上运动中心开幕。本届赛事为期三天,12日将决出男子单人滑冠军,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项目的冠军将于13日产生。
作为本赛季首个回归线下的全国性花滑赛事,比赛吸引了众多高手参加。男子单人滑方面,18岁的小将陈昱东将向个人首个全锦赛冠军发起冲击。陈昱东本赛季状态出色,在去年10月初举行的国际滑联青年组大奖赛波兰站中斩获男单银牌,此后又在亚洲公开赛中包揽了青年组和成年组的冠军,他也是12月全国青年锦标赛的冠军。韩文宝和姜智敖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分获亚军和季军,他们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女子单人滑赛场,16岁的卫冕冠军安香怡在本赛季完成了国际赛场首秀,在国际滑联青年组大奖赛波兰站中获得了第五名,两套节目《小丑登场》和《万物理论》颇具看点。上届全锦赛亚军陈虹伊将再次登场,此外,金书贤、王芓乔、程佳盈等一批表演风格突出的小选手同样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双人滑项目,张思阳/杨泳超将参加他们搭档后的第一届全锦赛。张思阳曾是一名女单运动员,滑行技术突出,杨泳超曾和之前的搭档获得上届全锦赛亚军,技术扎实,大赛经验也很丰富。另一对组合杨易溪/邓舜阳本赛季以赛代练,收获了包括国际滑联青年组大奖赛波兰站第五名、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俱乐部联赛总决赛青年组冠军在内的诸多好成绩。此外,王慧蒂/贾梓麒、张嘉轩/黄一航、孙优美/李泽恩、王韵杰/刘赫霖等也将在本次比赛中亮相。
冰上舞蹈方面,上届全锦赛青年组冠军陈溪梓/邢珈宁将力争站上最高领奖台。同样在上届全锦赛出战青年组比赛的曹路唱/陈建旭等年轻选手将在本赛季完成升组比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9版)
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讲述人: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艺术学院教授 吴新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信心。
200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回到石河子大学工作时,我便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开展新疆非遗保护和研究。当时,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并不多,这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不少困难。但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这是新疆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十余年来,我们扎根新疆大地做研究,从零开始探索和积累,逐渐影响和聚集起一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新疆非遗研究工作的开展。2011年,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新疆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机构,是集非遗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平台。中心坚持“求真”原则,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开展非遗科学研究和资政服务,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出版了新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2016年开始,中心聚焦非遗人才培养,将其与手工艺行业发展、乡村振兴及非遗文旅融合升级等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疆、兵团现实需要开展工作。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对新疆非遗领域的研究由“求真”转为“致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成果丰硕。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绣娘左拉汗,是我们承担的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遗研培项目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研培班第一期的学员,参加培训时她已经70岁了,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却也是最努力、接受新理念最快的学员。参加培训后,左拉汗成立了哈萨克族刺绣合作社,不仅自己年收入突破五万元,还带领连队妇女职工一起创业致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让我们提振了信心。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继续在“求真”和“致用”上下功夫,力争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升级、服务社会发展和更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报记者赵明昊、光明日报通讯员甘秀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